致敬最可愛的人——像軍人一樣去戰斗
說到八一建軍節,首先想到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從小到大,給我講過很多部隊里的事跡。

1982年,我的父親被直接從學校選中進了部隊,來到了祖國大西北新疆的某地炮團。那時部隊的條件遠不如現在,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大通鋪,每月拿著不到十元的津貼,但他們都很知足。后來,我父親被分配到汽訓隊學習,在那時絕對是一個熱門技術工種。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虛心學習,刻苦鉆研,半年后以理論和實踐雙優秀的驕人成績拿到了駕駛證,次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生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升華。我的父親作為一個汽車兵,常年往返在喀喇昆侖山上下,那里的氣候條件非常差,高山缺氧自不必說,雪崩隨時都可能發生,對人和車輛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平時要重點加強體能鍛煉,因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我父親后來告訴我說,每次出外勤回到駐地,他們都要慶祝能夠平安歸來,而短暫的慶祝過后,就會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與我國邊界發生了摩擦事件,事件瞬間升級,而我父親所在的部隊正是當時的戰備值班師,迅速進入一級戰爭準備,所有人員就地集結,戰前動員如火如荼,《請戰書》、“先鋒突擊隊”遍地開花,甚至每個人的遺書都已寫好,都已做了最壞的打算。裝備和車輛都按最好的標準配置,戰爭的硝煙籠罩在整個部隊,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戰爭一觸即發。報效祖國的時候到了,我父親和他的那些戰友一樣,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簽下了他的名字。盡管在中印雙方的外交斡旋下,最終化干戈為玉帛,避免了一場鏖戰。但大家當時為了報效祖國積極踴躍請戰的畫面,一直定格在我父親的腦海里,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父親的服役期是3年,但根據軍情的需要,父親又超期服役了3年,6年后才光榮的退出了現役。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我父親相繼和很多戰友都重新取得了聯系,他們身居祖國各地,在不同崗位上、不同的環境中,以部隊戰士敢于面對挑戰、敢于攻堅克難的特有氣質,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為祖國、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雖幾十年未見,但在戰友聚會時,他們戰友情依然長存,依然親如兄弟一般。年少時,我不太能理解這種情誼。現在慢慢體會到了:那是一種心靈的默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照不宣,是心心相通,彼此理解和包容的一種情懷。

幾十年過去,祖國并沒有忘記昔日的老兵,相反,祖國依然記得他們曾經的付出。近幾年,國家對于退伍軍人越來越關注,特別是去年剛成立的“退伍軍人事務部”,為退伍軍人帶來了很多利好政策。隨著今年下半年《退役軍人保障法》《退役軍人優待目錄清單》等政策的出臺,越來越能夠讓全國所有的退伍老兵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搶險救災的第一線,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不斷地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關,打贏一場又一場惡仗,就在于有過硬的本領、過硬的隊伍。同時,中國軍人也一直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本色,無論是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年代,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一直延續下來。我們并非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只是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在珍惜當下,感恩祖國的同時,作為工程咨詢領域的一員,我們更應該在工作中錘煉過硬的本領,勤于學習,使自己的思想觀念、知識水平跟得上越來越快的行業發展。同時,以軍人為榜樣,充分發揚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積極投身到公司、社會、國家需要的地方去,摒棄小我,修身立德,勇于擔當,打造出一支工程咨詢領域德才兼備、能征善戰的王牌之師,回饋社會,報效祖國。讓我們像軍人一樣去戰斗,勇做工程咨詢新長征路上的無畏戰士!
在此,向全國現役和退役的軍人致敬:祝愿你們節日快樂,平安幸福!你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