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標桿項目游學筆記|?好風憑借力——以“魯家村”為例,看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創新之路


緊跟政策? 定位先行
魯家村曾是一個守著綠水青山的落后貧窮村,雖毗鄰縣城,卻是全縣最窮,最臟亂差的村子,雖有得天獨厚的白茶產業,卻基礎薄弱,十年前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一萬余元,不堪貧困的村民大多都選擇了出外謀生。

隨著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的概念,魯家村迅速受到了啟發,意識到“家庭農場”就是整合資源、引入資本、發展產業的載體,于是大膽提出了打造全國首個家庭農場聚集區,致力于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示范區的設想。與有些地方盲目追風,不考慮自身實際,打造大量同質化美麗鄉村的做法不同,魯家村首先根據自己“七山三水一分田”的實際特點,立足差異化定位,將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旅游規劃融為一體,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設計公司,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設計公司創新性地為魯家村設計出“一條小火車觀光游線+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的鄉村藍圖。

村委會將棄耕拋荒的農地流轉到村集體,然后村集體統一以出租方式承包給本村農戶和引入的社會資本開辦家庭農場。經過土地資源的整合和鄉村旅游的開發,“田園綜合體”雛形初步形成。隨后魯家村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體,加大引進社會資本的力度,與社會資本共建項目公司,其中魯家村集體占股49%,社會資本占股51%,共同建設并實現利益共享。

農業為基? 三產融合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田園綜合體”建設要求是以農業為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發展體系。2017年12月,農業部出臺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中提出,要進一步融合各類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按照政策要求,魯家村首先規劃了18個主題各異,各具特色的核心主題農場,形成農業核心吸引物,這18個農場有東邊的桃花農場,生態科技農場,有西邊的野山茶農莊、南區的野豬農場,牡丹農場,北邊的中藥農場。這18個農場可謂結合地域特點,實現了種養殖農業一產的全覆蓋,而在一產發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打造吃、喝、養、玩、樂等各方面活動主題,形成“特定主題農場+加工區+倉儲區+綜合配套區”的新型產業發展集聚區。

總體來說,魯家村推行的“公司+村+家庭農場”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利用田園、民居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整合當地農業一產所特有的鄉土資源,通過家庭農場的方式打造了一條生態走廊,最終實現了以點帶面、以線串點的輻射效應,成為了一個集“產學研、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鄉村旅游示范區。
統一品牌? 清風自來
鄉村振興的建設通過品牌化經營,能夠實現更高層面的個性化與差異化,同時吸引外來投資與游客,為鄉村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最終實現“美麗鄉村”。魯家村創新走出的品牌化經營道路,創建了“共建共營、共營共享、共享共贏”的“三統三共”經營模式,而以“魯家”統一品牌的營銷、宣傳,充分發揮了品牌主體力量,構建了多方利益主體共享機制。通過重視品牌宣傳,魯家村不僅樹立了正面品牌形象、保障了品牌質量,還進一步推動了品牌的可持續發展!進而通過市場化機制開發出了農場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游產品。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一切的努力都做到極致之后,成功也就會隨之而來,大批的游客與投資人,隨著魯家村的成功紛至沓來!當前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在全國尚處在摸索階段,魯家村的成功與標桿效應對促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形成統一的規范,發展逐漸趨向科學性和合理性有著重要的示范效應!風正來,一杯咖啡靜享鄉村的慢時光!

編輯:呂彤彤
審核:胡 斌
聯系電話:0371-6198 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