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項目案例 | 【鄉村振興】縣鄉有特色產業、村莊有特色品種、農戶有致富項目
典型案例 | 鶴壁市鄉村振興項目
融資方案:
項目總投資127267.00萬元,其中,申請銀行貸款融資100000.00萬元,貸款期限20年(含3年建設期)。
收益來源:
項目付費機制為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自身使用者付費部分主要包括污水處理(一體化 設施)、供水工程、農業標準化廠房租賃收入和倉儲基地租賃收入等。使用者付費不足以滿足項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報的,納入政府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給予補貼。
建設內容及規模:
鶴壁市浚縣、淇縣、淇濱區、山城區、鶴山區、開發區、示范區兩縣五區共計134個行政村。戶廁改造7311個、公廁186個,污水管網981977.00m,污水處理設施83個(大三 格化糞池7個、人工濕地45個、小型污水處理設施31個),戶戶通道路3053969.00 m2( 加 鋪瀝青層603384.00m2,水泥混凝土2450585.00m2),新建供水設施(深水井)48個,自來水管網長度746590.00m, 雨水渠長度171229.00m,路燈3286盞,路牌1920個,文化廣場211372.00 m2,服務中心32147.50m2,戲臺13個,文化墻建設114282.00 m2,改塘面積340224.00 m2,強電入地52200.00m,弱電入地5800.00m,其他基礎設施19750.00 m2 (護坡、護岸、涵洞),農業標準化廠房、倉儲基地等村集體經濟面積158743.00m2。
項目定位:
通過市級層面全面統籌,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為主攻方向,以村莊自身特色為基礎發展富民產業,形成“縣鄉有特色產業、村莊有特色品種、農戶有致富項目”的發展格局,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村莊提升改造和村容村貌的展示窗口。
實施主體:
鶴壁市農業農村局

DEHOGNZIXUN | 項目落地經驗
成功要素:
1)項目頂層設計思路清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項目指揮部,統籌各縣區政府和單位,保證了項目工作推進的高效性;
2)項目團隊深入項目現場調研,做實項目基礎資料收集工作;
3)由于項目采取PPP 模式運作,在開展前期工作時PPP咨詢單位提前介入,通力協作,提高項目入庫率、落地率;
4)由于市本級和縣區財承空間有限,整體采用了“肥瘦搭配”的思路,形成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輔以產業和供排水等經營性收益的可行性缺口補助模式;
5)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重點方向,屬于政策性銀行重點支持領域,項目授信、放貸順利。
注意事項:
2020年4月13日出臺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 >的通知》,文件指出:積極探索農業農村領域有穩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PP) 模式的實施路徑和機制,讓社會資本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依法合規、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有關要求,對本地區農業投資項目進行系統性梳理,探索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智慧農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培育一批適于采取PPP 模式的、有穩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依法合規、 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讓社會資本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鼓勵社會資本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股權轉讓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資本進入退出渠道。
采用 PPP 模式實施的鄉村振興項目注意以下幾點:
1) 項目實施內容
雖然國家支持鄉村振興項目采用PPP模式進行實施,但需注意項目實施內容,應當進行“肥瘦搭配”,將無收益的基礎設施、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收益好的產業項目打捆,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強運營的優勢,實現項目閉環。
2) 注意財承空間
PPP項目政策實施以來,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截止目前在庫項目體量大,各地財政空間占用情況也不相同。根據《關于進一步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PP) 規范發展、陽光運行的通知》(財金〔2022〕119號)文件規定,要求嚴守每一年度本級全部 PPP項目從一般公共預算列支的財政支出責任不超過當年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紅線。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超過10%紅線的地區,不得新上PPP項目;PPP 項目財政支出責任超過5%的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 PPP項目。在PPP項目謀劃前期,應注意項目所在地區財承空間,就“是否能上PPP 項目、上多大項目”等進行提前規劃。
3) 規范化操作
應嚴格按照PPP相關政策要求,規范操作流程,確保項目能夠進入PPP 項目管理庫,進而推動項目成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