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從4月30日政治局會議,看下半年基建政策紅利析
4月份政治局會議,由于是年初最重要,也是全年承前啟后的關鍵會議,歷來備受關注。按照慣例,每年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會對開年以來的經濟工作情況會做出研判,并據此會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政策做出調整或者延續的相關部署。
4月份政治局會議歷史回顧
2021年4月30日政治局會議在肯定一季度“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的成績后,明確接下來工作要“用好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后,房地產、教培等行業迎來了了深度的調整。
2022年4月29日政治局會議明確了當前“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強調接下來工作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隨后,政策性金融為支持基建建設,打出組合拳,積極為專項債資本金搭橋,全年額度達到了7000億元以上。
2023年4月28日政治局會議雖然肯定“三重壓力得到緩解、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但也意識到“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會議由此重點提出了三大工程建設,其后21個超大特大城市開始大力推進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與三大工程建設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也得到不斷完善。
今年4月30日政治局會議對2024年開年工作如何評價,關于基建投資領域,又透漏出哪些重要信息呢?本文梳理如下:
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后松
本次會議整體基調樂觀,全文多次出現經濟回升向好的表述,而且之前會議曾提到的“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國際循環存在干擾”等表述,在本次會議里也做了刪除。這也表明,上述這些問題,在近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觀,不再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堵點。
但是經濟發展不是進化論的直線上升,而往往是“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為了避免“開門紅”之后,出現政策后繼乏力,習慣性轉弱的情況,本次會議首次提出了要“乘勢而上”,不要“前緊后松”的全新的提法。據此,下半年,我們預計宏觀政策還將會保持一定的力度和節奏,繼續鞏固和增強當前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另一方面政策的持續發力也將會為7月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營造良好的氛圍。
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
與財政政策發力相關的表述是,會議提出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從表述上看,超長期國債的發行具有一定緊迫性,配合著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重大政策,預計二季度會是政策紅利集中釋放的重要窗口期。今年專項債一季度發行較慢,截止到4月底,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僅為7224億元,只占全年發行規模18.5%,與全年同比減少了1億元以上。那么按照持續發力的要求,隨后,專項債發行的進度將會明顯加快。根據目前已有33個發行主體披露的數據,二季度預計專項債發行額度會達到1.6億元左右,而本周(05.06-05.12)專項債券發行額度就預計達到1341億元,超出了整個4月883億元的發行規模。
真正壓降債務、又能穩定發展
自去年提出一攬子化債政策以來,當前化債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地方上,債務無序擴張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這并不意味著化債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未來會有所放松。本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接下來要化債工作要做到“真正壓降債務”,即化債工作不僅不會有實質性放松,還會深入發展,各地在做好防范隱債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好化債和地方發展二者的關系。對地方經濟發展而言,不能出現因噎廢食,為了應付化債,而消極投資的情況。化債的工作不會一蹴而就,其最終的解決路徑,還是要通過做大經濟規模,最終實現消化存量債務的目標。所以各地可以由省級政府統籌債務化解,建立“高水平安全、高質量發展”的債務管理機制。
優增量、化存量,并不意味著要淡化三大工程
會議對房地產的表述,強調了未來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優增量,一個是去存量,通篇由于沒有提到三大工程,而被不少小作文解讀成政策的轉向,未來將要淡化“三大工程”。但是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工作,本身就是滿足會議要求的“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的重要舉措,初到城市的大學畢業生和新市民,也需要通過保障性住房等措施,才能實現留得下、住的安的愿望,而城中村的居民也同樣迫切需要改善周邊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從而提升生活品質。但是三大工程推進,由于涉及土地征拆,面臨落地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困難,如果完全通過新建來實現三大工程的目標,目前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自4月初鄭州率先國家隊下場買房后,當前,全國已有超過40多個城市表態支持住房“以舊換新”政策,那么未來在消化存量的指導方針下,不排除會建立全國性的平臺公司負責存量房的收購,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幫助房地產去庫存,加快市場的流通。但是“以舊換新”等政策的落地其實與三大工程推進并不相悖,城投公司收購的存量住房未來也會升級改造成保障性住房或者平急兩用的用房。比如溫州就推出了“平急兩用”保障性租賃住房模式,將一些公益性資產進行水電氣等升級改造后,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僅能出租給新市民,還增加了城投公司的現金流。
不過,三大工程推進的核心堵點還是在化債背景下,如何打通資金來源渠道:目前三大工程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四個方面:1、2023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開展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計劃向重慶、鄭州、青島等8個試點城市發放一筆額度1000億元的貸款,這筆貸款的用途就是通過批量收購閑置存量房來盤活市場、而且這筆錢只付息、不還本,可以看作是一筆永續債,截至今年3月末,已有20億元落地;2、2024年1月,央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推出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用于支持一般企事業單位或住房租賃企業購買存量住房用作租賃住房,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貸款額度不超過評估價值80%。3、專項債、專項借款:就專項債支持力度而言,目前保障性住房已被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未來專項債+政策性銀行的組合拳支持方式,會進一步發揮對三大工程落地的撬動作用。此外,今年一月份以來,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已在多地實現放款,以鄭州為例,鄭州已經有58個項目,獲得了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額度的支持,2024年鄭州市擬發放的專項借款額度是508億元。專項借款的特殊之處,在于借款不僅是統借統還,而且還可以用作項目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可以有效解決項目前期資金需求難題。4、PSL資金:去年12月央行PSL資金重啟。用于支持三大工程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目前已發放完畢。
耐心資本與特許經營項目的結合
本次會議提到“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所謂耐心資本,基本要具有四個特點:
第一:核心是長期投資,注重長期收益而非短期波動。第二: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為耐心資本的發展提供如稅收優惠、貸款支持和保障等相關政策。第三:擴大投資渠道,通過發展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等投資渠道,為項目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第四: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這四點與我們政府和社會合作項目有天然契合的地方,根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24第17號令)要求,特許經營項目的期限將延長至“原則上不超過40年”,而且在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要求的前提下,政府會對特許經營項目給予相關政策的支持。未來特許經營項目在提高項目收益的同時,也要求投資人降低項目年度回報率要求。未來特許經營項目可以積極尋求與耐心資本的合作,比如可以按照市場化方式成立私募基金,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公司債券,也可以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債權、股權、資產證券化產品等多種耐心資本方式為特許經營項目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德泓咨詢”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德泓咨詢平臺所有。如需轉載開白,請在相應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轉載方的公眾號ID,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