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萬億國債,投向的細分領域會是哪些?
引 言
萬億超長期國債大家都很關注,但是會投向哪個具體領域呢?根據發改委的官方說法:初步考慮為科技創新、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糧食能源、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但很明顯這樣的范圍雖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又過于籠統。今天我們對這些細分領域做一個拆解:
一、科技創新
自2015年提出“互聯網+”、2019年“智能+”之后,今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背后意味著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底層驅動性的基本力量,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人工智能就代表著未來發展的方向。
那么與之相關的以“AI芯片”、“大數據處理”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行業應用項目、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算力中心等項目都可以是重點關注方向。
二、糧食能源安全
糧食能源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過備戰備荒的口號,24年重要的戰略性三大工程項目也包含平急兩用項目。
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大前提下,原有的高標準農田、水利項目還將會繼續加強,而與之相關的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設施、糧食倉儲設施都值得重點關注。
糧食安全是生存基礎,而能源安全就是制造業的動力和血脈。煤炭事關電力安全保證,與經濟正常運行息息相關,所以更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雖然我國煤炭產量巨大,但是需求量也同樣巨大,2020年疫情時候,因為進口受限,煤價就曾經瘋狂上漲,所以2021年發改委曾經以“加急”的形式下發過《關于做好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國安排形成1.2億噸以上的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
所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下,與之相關的支撐性調節性煤電項目、農村電網改造、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保障,大家也可以重點關注。
三、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和人口高質量發展
今年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有一定難度,如何通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長顯然是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重要抓手,但是當前促消費面臨兩大堵點;
一是居民消費能力不足,二是消費意愿不強,如何疏通堵點,就需要從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出發,加大創新力度。比如今年提出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就是重要的促進消費的抓手。
除此之外,通過農業轉移人口,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也是重要舉措。
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可以使的區域經濟布局更加優化,另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所涉及到就業、健康、教育、社會保障、養老、居住等方方面面,都顯然將成為未來穩定擴大消費的來源,那么與之相關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設施建設、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建設,兒童福利設施、未成年人保護設施都將作為重要的城市更新戰略配套項目,發揮重要穩經濟、促消費的作用。
這其中比如以城市為單位申報的社區養老設施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項目、支持綜合性托育服務中心、以城市為單位申報的托育服務體系等項目,也可以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
當前我們了解到,各地發改委正積極研究具體啟動方案,待國家發改委按程序報批后就將啟動實施。萬億國債的發行將會重塑未來央地關系,在地方化債工作逐步進入深化的情況下,中央計劃和中央決策的比重將會不斷加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德泓咨詢”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德泓咨詢平臺所有。
如需轉載開白,請在相應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轉載方的公眾號ID,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呂彤彤
審核:胡 斌
聯系電話:0371-6198 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