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2023基建領域十大關鍵詞回顧(上)
2023年就要過去了,也許有些懷念與不舍,也許還有些意難平,這一年的基建領域的投融資發展總體也經歷了曲折前進波浪發展的過程,年底了,我們通過武俠神功的視角,來一起梳理下我們2023年共同經歷過的基建領域十大關鍵詞。
一、鄉村振興
少林太祖長拳:萬般繁復莫如根基深牢 千里之行也需基于跬步
當年大俠喬峰聚賢莊會戰群雄,一套少林太祖長拳與各路英雄戰得難分高下。正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太祖長拳雖然招式簡單,但卻是所有功夫演變的基礎。萬般繁復離不開根基深牢,千里之行也需基于跬步。
正如鄉村振興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國之大者,跨越兩個世紀,23份“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見證了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今年2月份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了“守牢糧食安全的根本底線”和以產業為基礎,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發展路徑。而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申了三農工作重要性,尤其強調了“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的要求。如果要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按照2035年九億噸的糧食總供給保障能力來推算,當前還有1.5億噸的產需缺口,所以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個目標,依然任重道遠。此外,鄉村振興的投資帶動效應依然不容小覷,預計到2030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帶動投資規模共計能超過3.6萬億。
二、專項債
霸王槍:力拔山兮氣蓋世 氣吞天下壯山河
項羽之勇,天下無雙,巨鹿之戰,破釜沉舟。當年楚霸王以一己之力率領楚軍,義無反顧,以一當十,創下了以少勝多的千古戰役。而專項債正是發揮財政撬動作用,率先垂范,破解基建項目資金不足的難題的一桿霸王槍。今年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23年擬安排3.8萬億的專項債券。在“開前門、堵后門”的背景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是地方政府舉債唯一方式。為了能夠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形成有效投資,近幾年專項債發行節奏逐步加快,成為了財政逆周期的重要調節手段。今年專項債發行較往年相比,節奏偏慢,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后,經濟恢復尚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基建投資的迅猛,一定程度透支了項目儲備。而在年中政治局會議提出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之后,專項債發行再度提速。今年專項債發行的平均期限進一步拉長。與2019年相比,今年的專項債發行平均年限已經延長了4.8年。其中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醫療衛生、農林水利、鐵路五大方向成為了今年專項債投放的五大領域。以河南專項債發行額度為例,今年洛陽、鄭州、周口成為了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268.86億元、232.83億元、周口市169.26億元。而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的募集資金數量排名河南省專項債投放的前三位。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而且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領域還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24年“三大工程”相關項目將會成為重點投放領域。
三、EOD
小李飛刀:抽刀斷水水更流 長風萬里送秋雁
李尋歡的小李飛刀,多情劍客無情劍,刀鋒冷,內里卻是劍客深情繾倦。舉杯消愁,只因情深義重難舍故土眷念!EOD模式今年大火,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是目前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由越來越缺錢,而建設的依法合規路徑卻越來越少。EOD模式實現項目的可融資、可落地核心在于實現項目的收益自平衡。這就要在做EOD項目的包裝和謀劃時,在考慮合規性前提下,全面、充分挖掘項目收益,而且在做項目收益測算的時候要充分甄別政策要求,厘清概念誤區。比如我們在做測算的時候不能簡單地把“土地指標交易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混為一談,而是要按照依法合規的程序將“土地指標交易收入”作為項目的收益來源。在EOD的運營模式上,之前ABO、F+EPC、投資人+EPC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而PPP新機制的115號文出臺之后,特許經營的“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取消可行性缺口補助、不承諾最低收益”與EOD模式的“不涉及運營期間政府付費,不以土地出讓收益作為項目收益來源”的要求不謀而合。可以預見,未來越來越多的EOD項目會采用特許經營模式。
四、城中村
改造降龍十八掌:君子坦蕩天地寬 俠之大者動乾坤
招式簡單,即使生性愚鈍的郭靖也能即學即用,雖威力至剛至猛,但實際操作又暗藏精微,“亢龍有悔”、“潛龍勿用”的名稱無不暗含剛柔并濟的文化精粹。7月21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橫空出世。城中村改造,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幾年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自棚改退出歷史舞臺之后,城市更新也由于2021年的《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出臺之后,踩了一腳急剎車,各地在轟轟烈烈的大拆大建之后不得不探索新的城市更新之路。本輪城中村改造,不會是棚改2.0的卷土重來,與以往的“重建輕營”的大拆大建不同的是,本輪城中村改造的核心變化將是探索運營前置。這要求各地在項目謀劃階段,就要根據當地的產業基礎,制定與當地未來發展規劃與經濟實際相適應的產業植入、開展招商引資、制定資金方案及運營方案。從盤活資產、解決就業、增加稅收、植入新業態等維度,為城市提供全方位的產業設計和融資結構,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思路、新路徑、新規劃、新經濟”。未來城中村改造的資金來源將會是多元渠道籌集,可以包括專項債、財政撥款、土地出讓收入、銀行貸款、PPP模式、城市更新基金和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這其中專項債和以政策性銀行為主的專項借款,將成為城中村改造項目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明年資金來源是否會進一步放寬,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德泓咨詢”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德泓咨詢平臺所有。如需轉載開白,請在相應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轉載方的公眾號ID,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