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防范隱債,河南做對了什么?
特殊再融資債券成為了“一攬子化債方案”中首個落地的化債手段。自9月26號,內蒙古打響化債第一槍以來,本輪已發、待發的28個地區的特殊再融資債規模已經突破1.3萬億,目前貴州省以超2000億的額度遙遙領先身后的天津和云南800多個億。
隨著“一攬子化債方案”大規模落地實施和深入,標準城投債的解決路徑越來越明晰,前景也越來越明朗。但是化債過程中真正頭疼的是高息非標債務,所謂非標債,其實就是城投公司在銀行和交易所之外獲得的融資,比如信托、資管計劃、融資租賃、基金等等。這類非標債往往期限短、成本高,所以即使是已經爭取到2000多億特殊再融資債券的貴州,仍然出現了中泰·貴州遵義播州國投提出了打七折的兌付投資人剩余本金的方案。這個方案也意味著投資人不僅無法獲得投資的利息收益,還要面臨30%本金的損失風險,所以打七折兌付的背后還是反映出當地債務負債較重,資金困難的現狀。
曾經經歷過”永煤違約“這樣至暗時刻的河南,現時的債務信用環境已經得到大幅改善,本輪化債也并沒有被列入12個高風險地區,而且當下眾多投資者已經開始聚焦河南,尋找城投債的投資機會。要知道“永煤違約”之后,河南凈融資規模一度從709億下滑到負201億,當時河南發債數量、規模大幅下降,企業發債困難,融資成本顯著增高。更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河南又經歷了7.20特大暴雨,2022年,又有爛尾樓、村鎮銀行、富士康等區域負面輿情事件,但是到2022年末,河南的廣義政府債務率和增速已經保持平穩,僅鄭州一地的凈融資規模已經回升到了306億。尤其在11月10號,永煤宣布提前兌付存量債券,堅守永煤的投資人成為了“賺翻的”最大受益人。河南的債務信用環境也從差生完成了到優等生的逆襲,這樣的成績對河南屬實不易,那么河南這幾年究竟做對了什么?
一、信用修復、嚴控非標
為了修復信用環境,包括中原豫資控股在內的24家省管國企,于2021年4月,注資40億元,成立河南省省企信保基金,基金籌資規模為300億元。河南省企信保基金的成立,為企業融資增信提供了有效助力。同年5月,河南省國資委又發布了《關于加強省管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省領導對《實施意見》的落地實施做了積極推動,《實施意見》著重強調了加強負債約束管理,嚴格規范擔保行為。而且對河南后來防范隱債產生更重要影響的是,實施意見明確了加強對表外“非標債”的控制。
這一點在河南航空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港投”)身上表現的比較突出。河南航空港區是河南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承擔著實現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的歷史性重任的核心發展區域。港區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一直貫徹的都是以“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基建建設方針,而港區的基建任務均由河南港投承擔。所以河南港投的債務存量債規模放在全國來看,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受益于河南近幾年在非標債務的管控,港投雖然有息債務規模大,但是債務結構卻比較合理,非標債務的占比一直控制在10%左右。那么隨著“一攬子化債方案”的不斷深入,河南港投可能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因為當前化債的方案中,以“時間換空間”的債務置換方式顯然是當下最具操作性的,也就是河南港投的有息債務大概率會被期限更長、成本更低的債務所置換。本輪河南已經爭取到255.99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這對于港區發展顯然更是一個利好,而隨著化債的深入,以及傳統基建任務的逐步放緩,未來河南的債券期限結構和成本也將更趨合理。
二、積極化債,轉型可期
當然,河南一些區域因為歷史發展原因,同樣存在非標和商票逾期的負面輿情,以及定融產品發行較多的情況。但是河南各級政府一直采取積極措施,穩妥應對,提振市場信心。去年房地產開始下行,河南就針對爛尾樓盤,積極推動“一樓一策一專班一銀行”行動,同時利用“保交樓專項借款資金”促進多個樓盤實質性復工,避免負面情緒發酵。
今年11月份以來,洛陽市也多次表態加強債務管控的決心,11月3號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洛政〔2023〕29號),《意見》強調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和債務管理約束,以及“科學評估債務風險狀況,優化償債機制”。
而且河南省作為經濟大省,經濟財政總量處于全國中上游。省會鄭州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優勢顯著,并且礦產資源豐富,比如欒川的鉬儲量在亞洲居首,鎢儲量全國第二,而鉬能改善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應用。所以今年3月,河南省政府已經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上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良好的產業發展,是未來城投轉型,以及各地妥善處置存量債務的基礎。隨著地方債務約束的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傳統基建建設的任務的轉型升級,疊加一攬子化債任務的持續深入,河南城投未來,依然大有可期!
*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