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4年基建投資工作重點
上周的政治局會議為我們簡要勾勒了2024年經濟發展的政策框架,隨之本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對2024年經濟工作做了具體部署,也重申了政治局會議確立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發展總基調,與2021年、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相比,今年的政策基調顯然更偏重“進”和“立”,更趨向通過積極的發展來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先立后破”,說明“破”和“立”的發展并不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立是破的前提,破是立的方向,經濟的發展必須把高質量的發展作為不可動搖的首要任務,但是高質量的發展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中要兼顧社會的穩定。我國在長期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成熟的“先立后破”的成功經驗,而今年熱播的電視劇《狂飆》與《漫長的季節》所提到的上世紀末的下崗潮,就更類似于“先破后立”的做法。
所以在偏積極的總基調下,本次工作會議對2024年重點發展任務,從去年的五項擴展到九項,本文也將對2024年基建投資的工作重點和方向做一個分析。
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如何解決“有效需求不足”
與2021年、2022年提到的“需求收縮“等三重壓力相比,今年提出的困難與挑戰重點強調了“有效需求不足”。那什么是有效需求不足?簡單來說,有效需求就是供給端能提供人民群眾有需要,同時又買得起的需求。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與“社會預期偏弱”,正是因為有效供給不足,造成的有效供給與快速變化的需求/消費結構,無法匹配,成為了當前發展的風險隱患。所以,今年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結構性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這三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按照本次會議提出的“三個統籌”,即實現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統籌發展。
二、財政端如何發力
首先我們看下近三年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表述的不同:

從近三年的財政政策表述來看,延續了一貫的積極的政策主調,今年會議重點需要理解的是新提出的,如何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上,“適度加力”,“適度”說明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但要避免大水漫灌,要在“質”和“效”方面下功夫,放大拉動作用。
對于“提質增效”本次會議特別提出了要“合理擴大地方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范圍”,當前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領域主要有鐵路、公路、新能源項目共計十三個領域,合理擴大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領域,主要是避免當前出現的”錢等項目“,資金閑置或者無效基建投資導致的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把資金用在能產生更高收益,更快落地,形成有效投資,降低地方債務風險的項目上。
那么按照這個標準,2024年可以重點關注“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三大工程等重大戰略任務的基建項目,當前“三大工程”落地的資金需求巨大,據機構測算,城中村改造年均投資有望達到1.3萬億元左右,而未來三年,保障房、“平急兩用”工程年均投資也分別預計達到3822、5022億元,所以三大工程的落地,需要進一步發揮專項債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提振市場信心和社融規模。
此外,今年基建投資放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項目儲備不足,今年前9月,地方基建類項目月度審批規模只有去年月均審批規模的四成。而項目儲備不足直接影響著財政政策發揮效力,考慮到今年四季度的萬億國債,如果后續中央財政繼續加杠桿,就需要各地提前儲備申報項目、加大完善項目前期各要素的準備。對于重點支持的新基建和新能源項目,以及符合“十四五”規劃的水利、交通、高標準農田優質項目,各地需要做到提前謀劃。
三、三農工作
首先我們看下近三年經濟工作會議對三農工作表述的不同:.

三農的戰略地位事關國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代表的農業投資,對上下游產業,比如水泥、施工機械、農民工需求,能夠產生較大的投資拉動,其所發揮“乘數效應”同樣不可忽視。今年各地都加大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高標準農田的貸款居于各項涉農貸款的首位,但是考慮到各地資源稟賦不同、未來建設難度的加大,2024年對于高標準農田的補貼投入標準和以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為主的收益挖掘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首先我們看下近三年經濟工作會議對城鄉融合工作表述的不同: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一個有效的結合點就在縣域經濟,縣域經濟的發展,可以通過布局基建工程項目,積極謀劃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產業方向,實現城鄉各類要素高水平的“走出去”和高質量的“引進來”。即實現城鎮的醫療、文化、教育、文化等資源加快向鄉村延伸,同時加快農村居民在城市就業、以及高質量地融入城鎮生活的有機統一。
五、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首先我們看下近三年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文明工作表述的不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EOD項目的大火,正是“雙山”理論的具體實踐。按照本次會議強調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要求,明年投資人+EPC、特許經營+EPC等合作模式有望加速投放之外,在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領域之中,有可能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參與到EOD項目的建設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德泓咨詢”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德泓咨詢平臺所有。如需轉載開白,請在相應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轉載方的公眾號ID,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