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泓觀察 | 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特點、導向與影響分析
2024年5月17日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拉開發行序幕。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屬于記賬式國債發行,額度為1萬億元,首期為400億元。個人和機構均可以購買,具體利率由發行當日市場競價確定。
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五個“特別”
1、從“應急發行”到“常態化發行”:
自1998年開始,我國曾有過五次發行特別國債的經歷,其中三次是首發,二次為續發。之前特別國債發行背景,均是為了應對諸如金融風暴或者疫情突發等特殊情況的應急之舉,而本次發行并沒有特殊緊迫背景,發行的目的更多考慮是托底經濟發展,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以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轉型的需求。
本次特別國債將會是未來幾年的常態化發行。考慮到未來GDP需要保持一定增速,才能實現2035遠景目標的客觀需求,預計“未來幾年”的要求,將會至少是五年起步。
2、發行節奏從“集中發行”到“多頻小額”:
之前特別國債多采用集中發行的方式,比如2020年疫情時期的特別國債,從6月中旬發行到7月底前發行完畢,歷時只有1個半月。之前市場對于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也普遍預計會在二季度集中發行。但從當前披露的本次特別國債發行安排來看,本次發行節奏將會是“多頻小額”的發行節奏,從5月到11月,本次特別國債全年將發行22次。平均每次大概是450億元左右的發行額度。
發行節奏的放慢,更多考慮的是全年財政支出力度的整體統籌安排需要。因為二季度專項債將會進入發行高峰期,根據33個專項債發行主體公布的發行計劃,二季度專項債的發行的規模,將接近有1.6萬億,所以特別國債發行節奏的放慢,一方面是避免專項債和特別國債發行撞期的客觀需求。另外一方面,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主要集中在6、8、10三個月份,也是為四季度基建托底經濟,留足財政發力空間。
3、發行期限拉長:
本次國債以30年期為主,發行額度為6000億元。20年期和50年期發行額度分別為3000億元和1000億元。發行期限拉長與當前基建投資周期不斷拉長的背景相符合,比如,當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項目的期限,最長已經可以延長至40年,而地方債的發行期限也越來越集中15年-30年之間。
4、資金用途更泛化:
之前特別國債強調的用途是針對特定政策目標,具有特定用途的專款專用,而本次國債投放領域集中在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兩重”領域,用途范圍更廣泛。
5、資金使用主體有所不同:
之前特別國債資金基本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使用,債券利息由中央財政負擔。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由于投向重點所支持的“兩重”領域,多數屬于中央事權與支出責任,所以本次特別國債將不會全部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使用,而是按照五五比例,進行央地分配,中央本級支出暫安排5000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暫安排5000億元。
“兩重”領域對地方政府的影響
根據5月13日,財政部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動員部署會議和國務院召開支持“兩重”建設部署動員視頻會議的要求,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將重點支持“兩重”建設,即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本次支持的“兩重”領域。既包括之前兩新一重(即“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基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建設內容,同時又體現了當前政策的全局思維、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導向。
由于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常態化發行將橫跨“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周期,所以“兩重”領域的提出,事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長遠發展的需要,代表著國家未來政策發力的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同時也為地方實現“高水平安全、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
據此未來地方上未來謀劃項目,需要充分研究“十四五”規劃、國務院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復的重點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或省級規劃和相關實施方案中的重點項目要求,積極做好以下三點工作。
1、深刻理解國家政策戰略意圖,將地方發展與國家戰略相契合,積極落實十四五規劃要求,同時將更多地方項目納入“十五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體系之中,落實各渠道建設資金,確保項目資金拼盤完整閉合。
2、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資源稟賦和發展規劃,充分論證當地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做扎實項目用地、選址、環評等各項前期工作,抓住項目機遇期,謀劃建立“兩重”項目庫。
3、深入謀劃一批既符合“兩重”支持領域要求,又能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盡快形成產業支撐的優質項目,爭取盡快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
對地方城投影響
本次特別國債雖然本質上仍然是負債投資,但是已從地方加杠桿轉為中央加杠桿,這將可以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助力地方產業深度轉型。
在“深入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確保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既真正壓降債務、又能穩定發展”背景下,城投將進一步剝離政府融資職能。但是,城投未來發展仍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一方面城投擁有當地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城投又兼具城投和產業雙重屬性,未來通過產業重組等方式,地方城投實現產業類轉型,將會是城投勢在必行的必由之路!
超長期特別國債對經濟的撬動作用
超長期特別國債常態化發行將會對“兩重”領域的項目建設帶來巨大投資撬動作用,以1998年起發行的首輪特別國債發行為例,當時發行的66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成功撬動了3.28萬億元的全社會投資規模,那么本來特別國債以保守3倍撬動的作用計算,未來每年發行的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將形成的投資量也可以達到3萬億元的投資量,如果連續五年,將會達到15萬億的天量規模,相當于2023年12%的GDP規模。
再者,特別國債的發行還可以與中央預算內投資、“以舊換新”等政策發揮協同效應,共同發揮重要的穩經濟、擴內需作用。
附:兩重支持領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德泓咨詢”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德泓咨詢平臺所有。如需轉載開白,請在相應文章下方留言并附上轉載方的公眾號ID,轉載時需在文章開頭注明正確的來源和作者。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